時間:2019-01-10 17:27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影
政策不斷加持,垃圾分類步入常態化
近兩年,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推進垃圾分類。特別是2018年,垃圾強制分類攻堅戰全面打響。從年初《關于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下發,要求“46城”試點分類,到垃圾分類示范片區建設,再到由46城擴容到全國294個地級市,垃圾分類工作進展節節攀升。
隨著政策的不斷加持,市場需求增大,垃圾分類市場強勢崛起,進程也在不斷加快。2018年,垃圾分類千萬級項目頻現,市場化布局正在為進行了近30年的垃圾分類工作注入勃勃生機。
不僅體量,隨著政策的層層推進,垃圾分類的服務內容也在不斷具體和深化。大項目的頻繁放出,垃圾分類市場也正從早期的“小區試點”、“示范片區”演變到“收運處”全覆蓋,零散碎片的市場格局被逐漸打破,市場或將進入垃圾分類“收運處”一體化的快速發展階段(詳情請點擊:億級項目頻現 垃圾分類+“收運處”一體化市場進程或將加速)。
這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項目為北京環境中標的江蘇省泗洪縣城鄉環衛和生活垃圾分類一體化PPP項目,中標金額7986.57萬/年,服務期限16年,期限內項目總金額達12.78億。項目的服務內容為泗洪縣的環衛保潔服務,具體包括道路(主次干道、慢車道、人行道、人行道-墻)、綠化帶區域和商業廣場的清掃保潔,河道水面的白色漂浮物清理,生活垃圾二次轉運(除餐廚垃圾外),公廁運營管理(含吸污作業)以及計劃實施范圍內的生活垃圾分類服務(詳情請點擊:北京環境中標12.78億江蘇泗洪縣城鄉環衛和生活垃圾分類一體化PPP項目)。
其實在2018首屆環衛一體化高峰論壇上,E20研究院固廢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潘功博士就曾表示,固廢產業的格局正在垃圾分類的影響下發生劇變。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混合收運、“以填埋為主”單一末端混合處理的萌芽期,到高速城鎮化時代的“以焚燒及填埋為主”的機遇期,現今我國的固廢產業已進入了分類收集、分類收運、“末端分類處理”的生態文明新時代(詳情請點擊:E20研究院潘功:垃圾分類下的固廢產業新格局)。
在2018(第十二屆)固廢戰略論壇上,華中科技大學環境學院教授陳海濱指出,垃圾具有雙重屬性,其中污染源是主要屬性,可再生資源是隱性屬性。進行垃圾分類的目的,首先是從根本上解決生活垃圾收運環節二次污染問題并有效控制末端處理過程出現的污染問題;其次是減少垃圾處理總量、降低處理難度;再次才是提高垃圾中可回收物的純度和數量。從更高層次看,推進垃圾分類的過程是開展全民環境教育、培育環境意識/環境文化及紀律性/執行力的過程。
他還指出,鑒于垃圾分類具有主體復雜性、客體復雜性等雙重復雜性,故垃圾分類不可能一蹴而就(詳情請點擊:陳海濱:垃圾分類應走社會化與專業化相結合的路線)。
環衛市場仍面臨諸多挑戰
諸多機遇和飛速發展之下,環衛市場和垃圾分類市場仍需面對諸多挑戰和困難。
對于垃圾分類,陳海濱表示,在垃圾分類重點推行的十幾年當中,相當長的時間內都是小打小鬧,門檻低,路不平,水很深,還有坑。垃圾分類在行為主體、分類方式、配套設施、管理措施、技術支持以及操作細節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
“問題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認識誤區”,陳海濱表示,垃圾分類一味強調資源化、一味強調效益而回避成本,這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此外,無技術含量、簡單易行、好事一定能辦成、市場化能解決一切問題等認識誤區都是分類制度推進過程中的掣肘。
對于環衛市場,周丹華表示,2018年,環衛市場化風起云涌,越來越多的經營主體進入環衛行業,市場競爭的白熱化提前到來,低價中標、盲目投標的趨勢不斷蔓延,這種趨勢下,導致了環衛市場進入了安全怪圈。
崔健表示,環衛市場在藍海思維召喚下引發市場競爭的激烈導致競爭無序,各種不同企業混戰;低價中標,管理落后,企業效率低下,惡性競爭等現象頻發;巨量的合同之下,設備和設施的巨大投入導致政府支付困難;此外,環保企業融資困難,其中,前端的環衛企業融資更困難,投入巨資購買的車輛很難進行貸款抵押,轉運站雖可以做擔保抵押貸款,但是做到手續齊全也非常困難。
李騰表示,環衛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政府的財政壓力也越來越大,經濟欠發達地區欠賬回款問題逐漸顯現;同時,環衛工人維權意識越來越濃,加上稅收征收社保等不確定政策,都給環衛行業帶來巨大挑戰。
E20研究院表示,盡管環衛市場存在一些問題及隱患,但就目前而言,我國環衛行業依舊屬于藍海,到2020年,會有3000億元的市場空間。
一方面,與歐美等發達國家70-80%的市場化率相比,我國環衛整體的市場化率仍處于較低水平,仍有大量潛在市場空間供環衛企業探索;另一方面,與以往傳統意義上的清掃保潔環衛項目相比,伴隨著垃圾分類、智慧環衛、廁所革命、兩網融合等大環衛概念不斷引入,不僅會使整個環衛空間增量擴容,也為環衛行業未來發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市場前景依然值得期待。
2017年作為環衛市場化的元年,市場化項目井噴,從2018年環衛市場的發展情況看來,這種增長趨勢還在,但環衛市場的問題及隱患需要得到政府、企業的高度重視,各主體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推動環衛行業健康良性發展(詳情請點擊:環衛——“美麗中國”的橋頭堡)。
論壇全程回顧,歡迎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中國固廢網論壇專題。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