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8-01 09:46
來源:中國固廢網
洪毅沒想到,一道算法竟讓他這個燒了8年垃圾的老師傅改變了工作方式。

7月23日,阿里云與瀚藍環境宣布首個管理垃圾焚燒爐的AI投入使用。經過數個月的密集測試,雙方研發合作團隊發現,AI輔助人的方式比單純人工操作,鍋爐穩定性提升了23%。

管理垃圾焚燒爐的AI投入使用
以前操作員4個小時需要操作30次,才能讓垃圾焚燒過程中的蒸汽壓強保持穩定。而在阿里云工程師帶著人工智能技術與瀚藍的老師傅經驗結合之后,系統可以根據此前垃圾的燃燒情況,預判90秒內的蒸汽變化曲線,進而推薦最佳進料操作。工人只需要在收到提醒后,輸入系統即可安全、高效進行焚燒過程,這讓整個操作時長縮短不少。這個改變正在向在其他垃圾焚燒廠進行推廣。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固廢處理環保產業園,一個5米寬3米高的機械抓斗,從經過5天發酵的垃圾堆里一把抓起重達8噸的垃圾,將其投入焚燒鍋爐進料口,然后,推料桿會將這些垃圾一點一點送入爐溫高達1000℃的焚燒鍋爐。整個廠區共有六臺這樣的焚燒鍋爐,每天“消化”近3000噸垃圾,可發電150萬度,足以滿足南海區16萬戶40萬人的生活用電需求。

熟練工人正在等待AI分析
控制焚燒鍋爐的火候,是一件超高難度的工作。實時變動的參數多達1400余個,任何一個參數的變化,都會影響垃圾焚燒的效果和發電量。
算法核心解決的是爐內燃燒穩定的問題,選取了風壓、風溫等100個特征測點構建模型,可實時計算與分析,預判垃圾燃燒后蒸汽變化曲線,推薦最佳進料操作。
“這是人類經驗的勝利”。阿里云工程師張茂靈介紹,他們用3個月時間梳理了大約100個熟練操作工的經驗,數據化、模型化之后進行生產驗證。“沒有人的經驗,人工智能只能吃鴨蛋。”

操作工人與阿里云工程師觀察進料
經驗如果能像計算機程序一樣復制,那人類的垃圾之戰就多了一份勝率。瀚藍綠電信息中心總監趙浩表示:“算法解決了人經驗傳承的問題。年輕員工也能燒出老師傅的感覺。”

在焚燒廠里寫算法的阿里云工程師
在阿里云工程師看來,人工智能算法不是要替代人工,而是輔助人工。相比單純人工操作,AI輔助人的方式讓鍋爐燃燒穩定性提升了23%。
洪毅也發現,算法還不能完全替代他的工作,但是有了AI輔助,以前操作員4個小時內需要操作30次,現在只需要在收到提醒后去比對參數數值,最多干預系統6次即可。“提示了最佳進料的時間,就解放了我們的執行壓力。”這也讓洪毅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關注在其他更重要的工作項目上。
“算法沒有終點,還需要持續學習、優化。”張茂靈提到,瀚藍新的三廠區正在建設,明年就會投產。那時候,算法需要解決的是,如何在當前的垃圾總量基礎之上,進一步提高垃圾的燃燒效率,進而提高垃圾的發電量。
此前,瀚藍環境已經做了大量嘗試。比如,在佛山南海區,餐館老板能夠用手機預約上門回收泔水(餐廚垃圾)。垃圾車接受算法統一調度,像滴滴拼車一樣。基于歷史數據,算法還能預測餐館是否有偷賣泔水的行為。泔水正是地溝油生產的主要原料。
按照規劃,這套算法將會在全國26個城市的垃圾處理項目中使用,未來擴展到100座城市。阿里云與瀚藍環境還計劃將人工智能推進到垃圾處理的更多領域。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