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14 09:02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徐冰冰
2020年是國家“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系統謀劃“十四五”發展的布局之年。面對生態文明建設發力、污染防治攻堅的重大發展機遇,上海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環境”)遵循“穩中求進、提質增效”的工作基調,重點圍繞危廢醫廢、土壤修復兩項新興業務,力爭由“2+4”向“3+3”乃至“4+2”——生活垃圾、市政污水、危廢醫廢、土壤修復、市政污泥、固廢資源化(建筑垃圾、餐廚垃圾)的業務格局轉型,不斷夯實自身“護城河”。
獲三峽系舉牌又增持
在長江大保護政策之下,2019年以來,通過頻繁入股上市公司,三峽系成為迅猛崛起的資本市場“新星”。其資本布局圍繞清潔能源和長江生態環保“兩翼齊飛”而展開,主要為全國性業務平臺、區域性地方平臺、專業技術型企業等三類企業。
上海作為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對于長江生態環境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上海環境又作為國內固廢行業起步最早的專業環保企業之一,擁有上海近80%的生活垃圾末端處置業務份額。以生活垃圾和市政污水為核心主業,同時聚焦危廢醫廢、土壤修復、市政污泥、固廢資源化等新興業務領域,其在業務上與三峽集團也具有一定的協同效應。
2020年以來,上海環境獲得了三峽系舉牌和之后的多次增持。
上海環境4月7日晚間公告稱,長江環保集團及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今年3月10日至4月3日通過集中競價的交易方式合計買入上海環境的股份比例由0%增至5%,構成舉牌,且直逼上市公司第二大股東弘毅(上海)股權投資基金中心(有限合伙)6.80%的持股比例。
上海環境4月8日晚間公告稱,長江環保集團和三峽資本擬在未來3個月內,以自有資金,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增持上市公司1%至2%股份。
4月21日,上海環境披露股東增持股份進展公告稱,4月10~17日,長江環保集團(三峽集團子公司)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增持上海環境股份463萬股。本次增持后,長江環保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合計持有上海環境股份5030萬股,持股比例為上海環境總股本(截至2020年3月31日)5.51%。
7月8日,上海環境公布,自2020年4月8日至2020年7月7日,長江環保集團通過上交所交易系統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增持上海環境股份735.0481萬股,占截至2020年3月31日上海環境總股本的0.8047%,增持金額為人民幣8781.94萬元,增持均價為11.95元/股,增持資金來源為自有資金,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未實施增持。截至目前,長江環保集團及一致行動人三峽資本合計持有上海環境股份5302.1731萬股,占截至2020年6月30日上海環境總股本的5.8044%(占截至2020年3月31日上海環境總股本的5.8047%)。
可以想象,未來在三峽的加持下,上海環境將會更加深度參加長江大保護治理,雙方的協同效應未來可期。
業績穩中有升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0.53%
2020年上海環境不斷深耕上海“大本營”市場,同時在成都、青島、威海、漳州、南京、太原、洛陽等地進行拓展。
上海環境前三季度業績實現了穩步增長,公司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報告中顯示,前三季實現營業收入28.42億元,同比增長30.5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37億元,同比增長21.75%。
據上海環境2020年半年報顯示,截至報告期末,公司運營生活垃圾焚燒項目13個,共計入廠垃圾 339.01萬噸,同比增長5.22%(含委托運營的老港一期),垃圾焚燒上網電量 103,141.77萬度,同比增長8.10%;公司投資、建設、運營生活垃圾填埋項目4個,分布在上海、奉化、新昌等地,垃圾填埋量 22.02萬噸(含老港四期填埋場),老港沼氣發電項目上網電量5,070萬度,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運營垃圾中轉站 6 個,共計中轉垃圾 41.77萬噸,由于上海市施行垃圾分類導致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運營污水處理廠3座,共計處理污水 20,691萬噸,日均處理量為113.69萬噸,同比上升14.63%。
隨著垃圾分類工作的推進以及無廢城市的建設,固廢資源化成為近幾年的重要主題。今年,上海環境在濕垃圾資源化處理上實現了重大突破。
9月,由上海環境投資建設的松江區濕垃圾資源化處理項目實現餐飲、廚余、廢棄食用油脂處理全流程滿產運行,單日總處理量達到580噸。據了解,該項目僅耗時四個月完成試運行,成為同類項目中最快實現全流程滿產運行的項目之一。該項目設計規模日處理濕垃圾500噸(廚余垃圾350噸,餐飲垃圾150噸)、廢棄食用油脂30噸,是推進松江全區實現濕垃圾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的重要舉措,對完善全程分類體系、打通全程分類鏈條具有重要意義。
此外,上海環境今年在醫廢危廢和土壤修復領域重點發力,這兩項新興業務躍升為公司“4+2”戰略中的后者。
其中,位于浦東新區老港固廢基地的醫廢項目,將在年底點火投運,設計規模240噸/天。加上去年年底在崇明島建成的30噸/天的醫療廢物處置設施,與嘉定區已有的130噸/天的醫廢處置設施,上海已初步形成 “一北一南一島”的醫療廢物處置格局,可以保障未來上海30年醫療廢物的處置需求。
新增松江區危險廢物處置項目,一期規模為2萬噸/年,總投資規模約為3.57億元。
新增土壤修復合同額1.16億元,其中,咨詢項目51項,修復工程項目11項,項 目遍及上海、江蘇、浙江、天津、廣東等省市,在業務類型、區域覆蓋率等方面均取得了較大突破,提升了在全國市場的競爭優勢。
疫情期間,當好城市運營主力軍和突擊隊
上海環境堅持“讓城市生活更美好”的企業使命,持續遵循“持續創新、專業服務、責任守信、和諧共贏”的企業文化,致力打造最具社會責任感的卓越城市環境綜合服務商。
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凸顯了我國在醫廢處置方面的短板。上海地區是上海環境的“大本營”,疫情期間,上海環境集團固處公司作為上海市唯一一家醫療廢物集中收運處置單位,全力以赴做好全市6000多家醫療機構醫療廢物及時收運處置工作,當好城市運營主力軍和突擊隊,守護上海人民健康和生態環境,確保上海城市公共衛生安全。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