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05 09:25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徐冰冰整理
生態文明背景之下,需要重新思考垃圾處理的幾個要點。
第一,垃圾處理以前是城市和工業的終點站,未來會成為中轉站,以后會成為樞紐站。類似于車站樞紐一樣,垃圾進入垃圾處理廠不是直接被填埋變成土壤,而是會轉變為多種形態的能源,垃圾處理廠會變成垃圾中轉站,中轉的業態越多就會成為樞紐站,會發生定位的變化。
第二,以前被動、單元的處理處置會轉向全面、主動、精細的固廢管理,其實就是“無廢城市”的邏輯。
第三,以前對局部周邊環境的關注轉向全方位全過程的生態保護。環境保護是以人為單位,生態保護是以地球為單位,你感知到的是環境,包括小環境、大環境和室內環境,擴而廣之,到全方位全過程的生態保護,這是人意識形態的變化。
具體到處理形式,垃圾處理也會發生一些趨勢性的變化:
第一,從初級工廠到內部極致工業化與整體去工業化、生態化的統一。
第二,從粗放管理到高級專業化與聯通智能化(傻瓜化)的統一。垃圾處理工作將變得更加專業,把專業的東西形成智能模型、形成控制程序,形成智能化的體系,形成智能化的統一。
第三,由工程主導到產品主導,再到有護城河和定價權的品牌作品。服務有產品化的趨勢,未來垃圾處理更多像是一件藝術作品,現在一些廠商就正在往這個方向發展。
第四,從低水平的充分現場定制到功能模塊的系統組合,就像汽車產業一樣高度產業化。
高質量發展趨勢下,如何把握未來?
以上趨勢是固廢行業在新生態文明時代的發展方向,在高質量發展的趨勢下環境產業如何把握未來?
我們需要重新定義未來的垃圾焚燒,主動對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未來。這需要企業的責任與擔當。過去我們對標國際,不用看方向,行業發展勤于動手、懶于動腦,大部分體系都是照搬國外。目前中國是世界垃圾混合焚燒發電領跑者,也是生態文明的踐行者和示范者。因此,我們已經沒有對標,必須自己看方向,我們必須自我創新驅動。
沿著高質量方向創新發展的產業動力在哪里?傅濤指出,我們需要在人類的認知體系中尋找動力。
第一,科技邏輯的升級。科技不僅解決當下的具體困惑,而且需要探求問題的本質。科技不僅服務實踐而且要拔高實踐。跟跑科技的邏輯是解決產業的具體問題,驅動型科技則用來思考未來方向。科技回歸本質,服務于社會,而不是追趕國際潮流。
第二,學科的升級。進入生態文明時代,生態環境是一個有關綜合、系統、循環、優化的問題,貫穿于工科理科,包括文科,這就需要新工科,面向傳統工科,融合文科、理科的助力。新工科不是分科而治,而是系統思辨,文理工的融通。
第三,產品化。為什么產品才是架起產學研合作的橋梁?因為產品才能實現市場導向。沒有產品的項目公司,不是產學研的龍頭。圍繞產品的產學研合作才有可能實現產學研長期結盟。產學研是伙伴關系,需要深度融合,長期共生合作。
第四,企業戰略的升級。跟跑時代,在同一條賽道上比規模比成本比勤奮。領跑時代,在不同的賽道上比客戶價值比品牌。不同企業基因不同,實施面向高質量的雙百跨越的路徑也不同。
今年7月份,E20環境平臺攜手垃圾焚燒行業頭部企業共同發起了“雙百跨越”垃圾焚燒發電標桿行動,提出“精細化、智能化、低碳化、社會化、系統化、樞紐化”的高質量“六化”方向,樹立行業服務的標桿和典范,用榜樣力量引領行業發展。12月16日晚,在固廢戰略論壇‘雙百跨越’”的專場環節,全國首屆“雙百跨越”垃圾焚燒發電標桿比選活動(以下簡稱“比選活動”)結果揭曉,來自13家垃圾焚燒企業的20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榜上有名。(相關新聞:全國首屆“雙百跨越”垃圾焚燒發電標桿廠榜單發布,20座垃圾焚燒發電廠榜上有名)
標桿行動旨在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不僅明確了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未來發展的六化方向,從而實現垃圾焚燒發電由“建起來,燒得著”的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向“引領未來,引領世界”的高質量價值服務階段攀升和跨越;也是環保人踐行國家生態文明戰略、主動擔當行業責任,用高質量樹立行業服務標桿和典范,用榜樣的力量引領行業方向,讓同行能夠深諳升級方向和路徑,從而提高整個行業的服務水平,塑造優質品牌,輸出“中國名片”的一次創新探索和實踐。
傅濤期待中國制造出中國服務的新名片,誕生垃圾焚燒的“華龍一號”、“深海一號”、“藍鯨一號”。他相信中國垃圾焚燒發電的時代產品會在這里被重新定義,中國固廢處理行業定將攀登世界頂峰,引領世界發展!
感恩時代,擁抱未來!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