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10-09 13:31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姜彤
前言
截止目前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道與得》系列講座的第二講6段視頻內容已經全部在“E20研究院電子報告庫”中上架!目前僅面向E20圈層企業開放,歡迎觀看。
去年,薛濤編著的《薛濤解析管理學之道與認知之得》正式出版后,收到了很多讀者的積極反饋。本文即是資深讀者的讀后所感。為了更好的交流和分享,今年3月,薛濤圍繞其編著的《薛濤解析管理學之道與認知之得》一書,進行了兩次講座,主要介紹創作過程和初衷,分享對組織管理和個人成長的思考。5月30日,受左鍵教授之約,薛濤還在湖南大學第二次講授他在湖南大學的公開課《職場進化、遞進認知》。為了更深入的與讀者和觀眾溝通和分享,我們將在本文文末附上三次講座內容的獲取渠道。歡迎關注。
猶記得,2024年的夏天格外熱,心神如同熱浪浮躁翻滾,讀書館成了我最喜歡去的地方,也算是終于等到薛老師《管理之道與認知之得》(以下簡稱《道與得》)這本書,跟著薛老師的思路又重讀了《道德經》。寫寫畫畫中就到了“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偉人讀《道德經》領略治國理政,而我這樣的俗人難免結合日常處事,說領悟還是高深了一些,讀完后,我感受最深的是善——無論無為而治還是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終究是一種善良。

我認識薛老師是偶然,當然當我入了這個環保圈時又是必然,特別喜歡和薛老師交流,一是確實他能在侃侃而談間睿智的幽默間,不動聲色的“奉”,答疑解惑,當然領悟靠的是自己。二是他的框架思維的方式,喜歡聽他的演講,他總能弄明白誰是聽眾,他們想聽什么,他們想怎樣聽,就猶如應對了門衛的靈魂三問:你是誰、你從哪兒來、你去哪兒?三是薛老師十幾年來只添了白發,笑容依舊燦爛,皺紋不增,這種大器免成的態勢,值得我坐在茶幾對面,仔細研學所謂曾經。
其實看完新的序言后(相關閱讀:人生總起個大晚,這次難得趕個早集|君子不器|上;我輩亡羊后痛醒,補牢后墜入普通|四十二章經|下),我猜想新版的書又在醞釀中了,一直想問個問題,《道與得》為什么分了三章,劃分的理念是什么?這可能要用“接、化、發”來展示了(上篇:入門穿靴一腳泥,亟今便要道士服;中篇:每過渡頭應問法,無妨菩薩是船師;下篇:松下無人一局殘,空山松子落棋盤)。
應如何為自己定位。也是第一章“入門穿靴一腳泥,亟今便要道士服”的綱領。結合寧高寧在《三生萬物》中說:不管你覺得自己有多大能耐,你基本上逃不出你是你生活的那個年代的產物。你的所謂獨特的生活經歷和個人特點不過是那個年代的印記。
就像我們的環保從PPP的時代一路走來,造就了很多A方陣的企業和企業家,留下無法復制的故事案例。但只有做“有道者”明白我們究竟在做什么,在創造什么,摸著前輩們的途,才能全面提高認知力。也許磕磕碰碰,但稍微有一點站在未來看現在的能力,謙遜的學習,換位思考,終究會到達心中的圣境。
注:《道與得》上篇中分為“好為人師的對與錯”“為何必須既要又要”“無私奉獻是錯的”“用《接化發》來讀書”“不爭的第一性原理”“《道德經》是老子的自傳”“有道德無仁義”等章節。
如何以“道”經營。在聊天中,薛老師說:姜彤,你其實也是個做戰略的,但戰略在日常管理中就會覺得是空的,你還要學會變。“陰陽相生、有無相纏。”所以這世界不可能就是黑白,我們不得不既要又要。就如當下,寫書的出書的都很卷,參禪悟道,明心學,馮唐也握著他的全鈦杯講起了《資治通鑒》講起了《道德經》,印象中他學了醫,去了麥肯錫,卻寫了滿紙風月,我想他充分衡量了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在當下隨波逐流,陰陽轉換,順勢而為。然而如何轉化呢?我認為是要放空自己,先放棄其他專一的想一件事想透了,才能“二生三”的既要又要。
作為管理者,一樣要學會陰陽轉化,要抓住事物的本質,把復雜的事情簡單化,才能守住“正道”;理解人的本性是在正能量中更成長,發現“善”、遵循“善”,才能激發團隊潛能,此為“人道”。
我們接受了很多體系,掌握了很多的工具,就如《道與得》開篇的人書金字塔,起初看一頭霧水,但理解了用心,就能有效的把《道德經》當作工具書,理解了個人成長和組織成長,個人管理與組織管理,這樣看管理其實還是一門技術活,每過渡頭應問法,無妨菩薩是船師。

如何保持初心尋道。“松下無人一局殘,空山松子落棋盤”,我覺得我是沒讀懂的。只是讀著愉悅,約摸覺得薛老師悟道了,也可能入魔了,他在老子、馬斯洛、伊壁鳩魯之間來回穿梭(比如“老子戰勝馬斯洛”“老子【三寶】里的愛經”“伊壁鳩魯是老子的同盟”等),保持大愛,敢于自嘲,樂于剖析,敲打著世人的看不破。
薛濤老師看的書夠多,在第三篇中拆字發現了新樂趣,容我猜一下,新版書中一定有更多的拆字或解讀從古到今的演變,因為他仍在尋道,保持初心的尋道,神仙更有神仙著,千古輸贏下不完。
再說回《道德經》,與薛老師多次交流中,都認為“42章”是最難懂的那一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相關閱讀:道德經四十二章解讀更新:二生三即為既要又要)。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他調侃韋小寶在鹿鼎記中歷經艱辛尋找的《四十二章經》,四十二這個數字定是個寶藏密碼。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