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5-01-02 11:29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傅濤
百年變局下的世界級變量,中美博弈改變了我們的貿易格局,影響外溢到全球科技、金融領域,美國的貨幣政策深刻影響著中國經濟、企業的應收賬款和地方財政,地緣政治的變化也對“一帶一路”的走向和發展方式構成影響。
在“2024(第十八屆)固廢戰略論壇”上,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長傅濤以《面向“十五五”的固廢產業》為題進行精彩分享,他指出,在當前全球局勢的不確定性中,國內固廢行業存在一定的確定性,我們要把握“十五五”固廢產業確定性大勢,構建面向“十五五”的專業能力,贏得固廢產業新的發展春天。

傅濤
百年變局之下,尋找固廢產業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
今年召開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成為各行業的共同任務,固廢行業作為國計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不例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了,所有行業都在尋求高質量發展路徑,盡管各行業路徑各異,但高質量發展成為產業共同選項。
進一步結合二十大報告,可以總結出五大環境產業的政策關切點:

一是綠色低碳循環。這一政策趨勢已持續多年,只做末端治理的產業路徑會越走越窄,未來,環境產業需要面向城市、面向工業提供綠色低碳循環服務。
二是公共服務的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產業已經沒有舒適區,政府不會繼續提高公共服務的門檻和總量,沿著無害化處理的產業增長路徑已經走不通了。
三是環境需求的不斷深化,從點上治理到系統施治。“水十條”、“氣十條”、“土十條”已經發布。8年前,傅濤就曾提出,希望國家出臺“固廢十條”,因為在“土十條”里,有些固廢的領域沒有涵蓋。今年中央經濟會議,提出制定固體廢物綜合治理行動計劃等九項任務目標,接下來可能會迎來“固廢十條”,意味著系統施治拉開序幕,不再是簡單的分而治之。
四是,兩山理論指導和影響著產業方向。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被寫進黨章,它實際上是環境服務的鳳凰涅槃,少花錢、不花錢,甚至賺錢實現環境保護,實現這一理念要超越時間限制和地域限制,需要用更大的尺度進行考量,需要體制機制上的突破。
五是環境產業的雙重使命,守候碧水藍天的同時也要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以及探索產業本身如何實現高質量增長。
固廢產業面臨很多不確定性:包括后BOT時代的資產重置問題,垃圾焚燒BOT高峰是從2010年開始,時間行將過半,污水處理領域許多項目已進入回收期,很多龍頭公司每年都有項目被政府、被業主收回,垃圾焚燒領域也面臨相同的問題;支付拖欠現象普遍,三五年內都不可能有本質性好轉;補貼退坡,新項目難以獲得補貼,老項目補貼到期,需重新核算經濟賬;與此同時,排放提標監管升級,垃圾總量減少,處理能力過剩,很多核心城市垃圾焚燒項目吃不飽。
固廢產業正在經歷洗牌,不僅是焚燒環節,整個產業鏈都在調整。行業在出清,一些體質弱的公司可能無法熬過“十五五”,慢慢退出市場。
有幸的是,固廢產業有它自身的確定性:垃圾焚燒在環保產業中展現出較高的設備化率和產業化程度,資產規模大,產業體量大,系統能力強,價值衍生能力強,更重要的是不可或缺性強。沒有多少產業能夠預估到2049年的業態,固廢產業可以,我們可以清晰知道2049年垃圾仍然在焚燒,污水仍然在處理,供水仍然在供水,環境產業的不可或缺性和穩定性比一般的產業強。
另外,中國固廢產業也練就了一些混合焚燒的本事,混合焚燒發電技術國際領先,無論是量還是質,都是超高水平;為“一帶一路”等國際市場奠定了基礎,我們也摸索出發展中國家在發展中如何完善環境設施的經驗,我們的改革與發展經驗獨到而實用,對產業起到重要的輔助平衡。
把握“十五五”固廢產業確定性大勢,與時俱進做好“十五五”戰略規劃
在以上背景下,我們要把握“十五五”固廢產業確定性大勢:
一、資產為本。以前是資產為王,現在資產為本,資產收益進一步下降,最終環境資產回歸人民。傅濤指出,資產不可能掌握在資本市場手里,尤其是公共資產,當初由于政府資金不足,設計了讓資產滿足資本市場需求的機制,形成了中國特有的資產驅動市場模式。未來,資產將更多地服務于人民,誰代表人民,誰最終持有資產,誰持有資產,誰享受公共事業資產的低收益。未來資產越來越不能滿足資本市場對資產收益率的需求,靠資產驅動產業的時代正在結束。
二、服務為王。后建設時代,我們發起“雙百跨越”行動,用高質量引領未來。2021年開始,E20攜手行業領跑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雙百跨越”垃圾焚燒標桿行動,本質是引領服務的高質量,做運營服務的質量分級,發布垃圾焚燒發電領域“1+6”質量分級標準,現已成為運營服務的衡量標尺。依據這個標尺,讓不同品牌的運營服務水平產生代差,這是一個趨勢,服務水平高低決定了在產業中的位置,“服務為王”產生的結果就是服務的產品化:包括連鎖化、標準化、品牌化。
三、價值再發現。除了資產和服務,環境產業的第三個確定性趨勢是價值再出發。無害化造就了環境產業,但無害化不是環境產業的終點,只是環境產業的起點,無害化后的固廢衍生物和占地,占地可以帶來光伏等能源,帶來相應的生產要素,將發展為生產資料的穩定來源。行業將突破傳統工廠模式,與社會和城市融合,價值核算會突破廠界,實現真正動脈化樞紐化。垃圾處理工廠將成為生物工廠、新材料工廠,成為生態能源綜合體,這就是價值再發現。
四、技術與裝備產品化。環境產業過去以工程為王,側重于建設,形成以定制化工程為核心配套A方陣、技術公司和投資方陣,未來,專業服務將走出工程和定制誤區,技術公司和裝備公司也要實現社會化、專業化、產品化、標準化、系列化、智能化、功能化,核心是產品化,把技術做成產品,把裝備做成產品,未來要在技術裝備上實現產品化的分級,智能和標準成為產品的兩翼,這是民營經濟主導的多元天地。
五、國際市場。國際市場成為中國環保行業的一個確定性戰略方向。世界格局大調整是必然,中國市場高質量升級也是必然,很多因素決定了固廢企業無法避開國際化這個選項。變革時代,走出去的核心商業形態可以是風險更小的產品輸出,投資運營模式的出海需要政策咨詢等軟服務配套,以適應國外投資的長期收益需求并化解風險。我們也可以通過產業捐款、通過亞投行和相應的金融機構影響被投資國家的政策環境,創造更適宜的投資政策環境。如果這些配套措施做不到,建議僅進行產品輸出,一次性交付,風險更小。
以上五點構成了環境產業未來“確定性的戰略方向”,不同企業資源稟賦不同,也會有不同的戰略選擇,領跑企業必然戰略分化。
領跑企業也有戰略共性:項目并表的集團時代終結,BOT項目回歸期臨近,未來以服務產品形態參與輕資產運營競標。那么,A方陣投資集團的核心競爭力是什么?在這種背景下,A方陣的核心競爭力將是基于多年項目運營經驗的專業能力,關鍵在于能否將這些經驗封裝成核心品牌和專業服務產品。
未來的趨勢要求A方陣在云邊端之間進行合理分工。傳統的重邊端模式,即每個廠區都有自己的控制系統、設備和運營團隊,未來A方陣需要把前端輕量化,把后端集約化,要以服務產品為核心進行價值封裝,封裝的內容不是在前端的SCADA系統、DCS系統中間,要封裝到云端控制邏輯中間,成為連鎖品牌的核心基礎,建立強大的企業產品中臺。甚至管理人員應由集團委派,信息系統、數據應更多地屬于集團,以便集團能夠匯總和封裝各個項目的核心價值,在未來競爭中才能保持競爭力,否則拉不開屬地運營與集團運營的核心代差,最終會喪失很多項目的經營權。知識經驗、數據、模型盡量在云端,這是集團未來專業化服務的核心價值。
在BOT時代,資產運營一體化會掩蓋服務水平的差異和努力,未來的趨勢是將資產與運營適當分離,這樣做能夠有效提煉運營核心價值,實現服務產品封裝。這種分離有助于公平評估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而不受資產狀況的影響。集團要嘗試設施的硬資產與軟服務分離,核心骨干人員屬于集團服務輸出,資產和工藝管理屬地化,實現運營與服務的連鎖化、產品化。
因此,要與時俱進做好“十五五”戰略規劃,這也是各個集團需要啟動的話題。另外,需要從AI+的高度,實施集團的智能化進階。
實現戰略落地,需要構建面向“十五五”的專業能力
如何實現戰略落地?需要構建面向“十五五”的專業能力。
專業門檻在哪里?資產已經不能構建大的產業門檻,以前專業門檻靠資本,誰的融資成本低,誰就擁有了資產和運營權。未來,更專業是運營服務的必要條件,專業能力包括技術、人員管理水平、資產管理水平、客戶經營水平,這些都需要相應的專業評價,垃圾焚燒發電“1+6”質量分級標準就是運營服務的衡量標尺。
專業能力的附著點是固廢產業人,現在行業里很流行把人做少、把人做沒,沒有固廢產業人就沒有固廢產業,如果所有系統都無人化了,固廢產業也就終結了。智能化不是無人化,而是讓固廢人更強,真正的固廢產業的主人是專業服務智能系統支撐下的固廢產業人,智能與人的關系不是替代關系,而是仆從關系。
固廢人屬于誰,誰就是代表未來的固廢服務品牌。他就像專業機甲一樣,各專業企業用各自的智能原生應用,實際上是各自經驗的封裝;在云端賦能各自的環境專業人,穿上不同品牌的機甲,成為各自品牌的有神通的大圣。構建屬于自己品牌的神通體系,這是人工智能要幫助我們完成的工作。
固廢行業的產業鏈很長,以前的產業鏈主是投資人,E20過去經常撮合AB方陣和CD方陣合作,為產業鏈主持產品,就像“919”飛機一樣,它有幾百個產業鏈供應商,個個都是精品,才能造就一個非常厲害的“919”。
建立產業生態鏈,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形成強強聯合的服務產品,才真有專業競爭力。AB方陣成立自己的運營品牌,不必把什么都學會。未來,鏈主的核心因素是不再是資本,而是產品,產品生態中間有很多優秀產品的組成,一起形成商業模式的落地。成為生態產業鏈的鏈主,有穩定的專業的“產業小弟”才是“產業大哥”。
智行未來的時代,行業也在經歷從信息化、數字化到人工智能的邁進。從“+人工智能”到“人工智能+”不是簡單的工具變化,“+人工智能”指的是在不改變現有流程、產品和業務的前提下,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和工具提高效率。而“人工智能+”則基于人工智能的邏輯,形成新的應用,在人工智能邏輯基礎上重構我們的業務,是結構性升級,不是簡單的把人工智能作為工具。
戰略落地,智能化是必選項,雙智的最深融合是智能進階規劃。在新的背景之下,E20將定位升級為“智庫智能雙引擎的環境縱深生態平臺”,致力于將智能業務與智庫的戰略咨詢緊密結合,做領跑企業智能進階的伙伴。
E20環境平臺通過兩山智聯云提供“1+N”智能服務,從點上切入,進而形成服務系統平臺開發,幫助企業接通人工智能。目前提供三項基礎智能工具:視頻智能、設備維護和資產管理,這些工具的準確度均達到90%以上,支撐運營場景的具體運用。

最后,傅濤提出,行業要在百年變局的不確定性之下,把握"十五五"固廢產業確定性大勢,構建面向"十五五"的專業能力,希望大家都能贏得固廢產業新的發展春天。
編輯: 李丹
北京易二零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