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廣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在垃圾處理設施建設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鄰避效應的影響,特別是垃圾焚燒廠建設的鄰避效應優為明顯。11日上午,在“第六屆固廢戰略論壇”上,北京市環境衛生設計科學研究所所長衛潘明指出,我們應借鑒國外經驗,高標準建設垃圾處理處置設施,緩解鄰避效應。
北京市環境衛生設計科學研究所所長衛潘明
鄰避事件的起因及體現形式
衛潘明介紹,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尤其是垃圾焚燒廠,在建設過程存在的兩方面的困難:一是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選址難。周邊群眾特別是周邊小區反對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主要原因表現在垃圾處理設施周邊群眾擔心其環境會由于垃圾處理設施的建設而受到破壞,以及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造成地產的貶值。
二是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的投入機制不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投入不足,政策不配套,不利于調動區縣和投資者的積極性。
衛潘明認為,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鄰避事件起因有三個方面:一是擔心垃圾處理設施對和周邊環境的影響,二是擔心垃圾處理設施對房產價值的影響,三是垃圾處理只是普及度不夠。
談及鄰避事件體現形式,衛潘明表示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對項目公眾參與等環節提出異議;二是組織群眾集體簽名反對建設設施;三是組織群體事件;四是提出一些替代措施,如垃圾分類、垃圾減量,采用其他工藝等。
提高垃圾處理設施環保水平的措施
一是加快存量垃圾的治理,消除垃圾圍城的隱患;
二是改造現有設施,樹立良好形象。填埋場采用全密閉作業工藝,轉運站、堆肥廠、焚燒廠進行全密閉改造,建設花園工設施,賓館級廠房。
三是提高垃圾處理設施污染控制水平。衛潘明舉例說,首爾馬普垃圾焚燒廠設計時采取了非常嚴厲的污染控制措施,例如煙氣停留時間由歐洲的2秒延長到6秒,布袋除塵器由一級增加為兩級,二惡英的排放標準由歐洲的0.1ng/m3,提高到了預期的0.01 ng/m3,周邊群眾對垃圾焚燒廠的支持率大大提高。我國經濟發達城市在確定垃圾處理設施排放標準時就應超前,在歐洲、日本、美國以及國標和地標中選擇最嚴格的指標,以獲得周邊群眾的支持。在設計或施工中做到全密閉建設和運行,確保氣味、揚塵對周邊的影響不被周邊群眾感知。
四是建設配套設施提高周邊環境水平。努力把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成生態文明的設施,在垃圾處理設施自身排放水平提高的情況下,在周邊建設配套的綠化帶、休閑旅游,通過環境水平的提升,抵消由于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帶來的地產貶值壓力。例如,美國某垃圾處理設施周邊環境建設的投入大于垃圾處理設施本身的建設投入。
五是將垃圾處理設施建設成環保教育基地。利用垃圾處理設施的優勢為周邊群眾謀利。在垃圾處理設施中建設會議中心以及娛樂設施等配套設施,供周邊群眾免費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群眾的接受程度。同時,以優惠的價格為將垃圾處理設施運行過程中產生的氣、熱、電提供周邊的群眾,會逐步提高周邊群眾對垃圾處理設施的依賴程度。
編輯:劉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