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26 13:39
來源:陜西省環境保護廳
今日,陜西省環保廳發布了《陜西省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整治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全面摸底調查和整治尾礦、煤矸石、工業副產石膏、粉煤灰、錳渣、冶煉渣、電石渣、鉻渣、砷渣、汞渣以及脫硫、脫硝、除塵產生固體廢物的堆存場所,建設和完善“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等設施,制定整治方案并有序實施。
各設區市環保局、韓城市環保局,楊凌示范區環保局,西咸新區環保局,神木市、府谷縣環保局:
現將《陜西省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整治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陜西省環境保護廳辦公室
2017年12月7日

陜西省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整治工作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6〕65號)和《陜西省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陜政發〔2016〕52號),加強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土壤環境監管,防控土壤污染,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摸排我省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設施情況,加強堆存場所環境監管,預防土壤污染,重點整治“三防”設施不規范固體廢物堆存場所。
二、工作任務
全面摸底調查和整治尾礦、煤矸石、工業副產石膏、粉煤灰、錳渣、冶煉渣、電石渣、鉻渣、砷渣、汞渣以及脫硫、脫硝、除塵產生固體廢物的堆存場所,建設和完善“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等設施,制定整治方案并有序實施。
三、基本情況
通過對我省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的初步摸底調查匯總,目前,我省共有固體廢物堆存場所545家,其中尾礦150座,煤矸石115座,粉煤灰77座,脫硫石膏19座,錳渣1座,其余為爐渣、煤渣等一般大宗固體廢物堆存場所。
大部分固體廢物堆存場所環境管理情況良好,符合環評和建設規范,有較完善的“三防”設施,能夠達到《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場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2001)中的相關要求,只有少數企業的“三防”設施不完善,調查中發現有29家企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存在露天堆放、未設圍堰、地面無防滲及硬化的現象,沒有采取“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環境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寶雞、銅川、延安、漢中和安康市,主要為粉煤灰、煤矸石、脫硫除塵、爐渣等固體廢物。
四、整治階段
(一)初次排查階段。(2017年6月30日至2017年12月31日)。市、縣(區)環保局必須認真對照《陜西省環境保護廳關于上報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基本情況的通知》(陜環固函〔2017〕193號)文件,詳細核查本轄區“三防”污染措施不到位的問題堆場;同時,重點加強對遺報、漏報企業以及無主堆存場所的摸底調查工作,并及時上報企業名單。
(二)整改實施階段(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初次摸排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存在問題的29家企業(后附)須制定整治實施方案,報請市、縣(區)環保局二級審核,審核通過后,企業應嚴格按照整治方案進行實施。
(三)考核驗收階段(2018年9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相關企業應按時完成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整治任務,建立固體廢物管理長效機制,完善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整治方案實施情況檔案材料。市環保局成立考核驗收組,對整治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考核驗收,發現未按標準按時完成的,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予以處理或處罰。
(四)鞏固自查階段(2018年1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市、縣(區)環保局加強日常監管,對遺報、漏報存在固體廢物堆存場所企業以及無主堆存場所進行深度摸底調查,上報省廳的同時,按整改實施階段要求,進行整治整改;市環保局每年度梳理匯總本轄區工業固體廢物的堆存場所“防揚散、防流失、防滲漏”設施環境監管情況,存在問題企業整治方案及實施情況,形成工作報告報陜西省環境保護廳。
五、保障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充分認識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整治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加強領導,明確責任,落實分工,確保專項整治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加強與發改、工信、國土等有關部門的溝通,強化協調合作,確保監管到位。
(二)加強宣傳培訓。結合實際,制定實施轄區固體廢物堆存場所規范化培訓計劃,及時宣傳貫徹中、省出臺的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切實增強企業相關人員的環境意識。
(三)嚴厲查處違法典型。落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嚴厲打擊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污染土壤環境違法行為,查處違法犯罪典型案件。
(四)大力推行信息公開。各市、縣(區)環保局要充分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各種媒介,公開轄區內企業環境管理信息,并及時曝光違法行為。支持鼓勵群眾舉報各種違法行為線索,引導全社會對企業違法行為進行監督。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