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24 13:32
來源:浙江省社會主義新農村辦公室
(四)強化資源回收利用,推進再生循環體系建設。加強農村垃圾分類回收利用鏈的建設,培育一批資源回收,資源生產加工再生龍頭企業。根據農村生活類、產業類、服務消費類和公共機構類等四類再生資源的特點,分類建立不同模式的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合理布局回收網點,推廣垃圾資源化利用“兌換超市”,推行智能回收及網購送貨回收包裝物等方式回收再生資源。構建便民利民的回收網絡,推動再生資源循環利用,鼓勵出臺地方性政策措施,扶持再生資源回收利用企業加快發展,引導資源回收和垃圾處理兩網融合,優先支持供銷社再生資源利用平臺對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站(點)、農村垃圾處理靜脈園建設和運行。
(五)強化制度標準執行,扎實推進運行體系建設。加強分類處理的制度標準執行,以制度標準規范源頭分類。建立源頭追溯制度,督促農戶做好垃圾分類,提高分類投放準確率。加強處理設施的網絡化建設,建立源頭分類減量可評估,中端收集運輸可計量,末端處理在線可監測數據系統。建立分類處理信息統計上報、部門協作配合、考評獎懲等機制,調動工作積極性。建立和完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技術標準,制定回收利用、設施建設、項目驗收等管理辦法。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縣(市、區)是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責任主體、工作主體,要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及時研究解決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推進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確保目標任務落到實處。
(二)加強機制建設。健全資金投入機制,強化資金保障,制定獎補政策,解決前期硬件設施和后期管理運行費用。健全土地供給機制,保障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項目用地,確保設施如期落地。健全保潔機制,加強農村保潔隊伍建設,培養一支愛本職,善管理,懂技術、能操作的保潔隊伍,確保設備設施保持良好狀態。積極探索市場化運行機制,創新運行管理模式,提高農村保潔和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專業水平。
(三)加強示范引領。扎實開展典型示范創建活動,分批培育高標準的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縣(市、區)、示范鄉鎮(街道)、示范村(社區)。開展源頭減量和農戶分類、回收利用、設施提升、制度建設、文明風尚和長效管理等五大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專項行動。
(四)加強宣傳教育。制定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宣傳教育計劃,編制農村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手冊。利用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介開展公益宣傳。開展垃圾分類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建設一批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示范教育基地和農村垃圾靜脈園。
(五)加強督導考核。加強對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的目標考核,把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納入生態文明建設、五水共治、土壤治理、美麗浙江、健康浙江、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黨政領導干部等年度考核,分值作為成果應用。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