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8-20 09:27
來源:長江環保
作者:凌潤東,徐科
生態環境部近期開展“清廢2018”行動,且江蘇省或為督察“回頭看”首批覆蓋的省份,環保形勢嚴格。因偷排廢水等原因,2018年4月底江蘇灌云、灌南、響水和濱海等4個化工園區全面停產排查。
5月18日江蘇省環保廳發布《關于加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區域限批管理的通知》,提出“除民生、環境保護基礎設施項目外,所有建設項目環評報告書(表)(含已進入擬審批公示程序的)均暫停審批”。江蘇化工危廢非法處置問題集中爆發,根據吉華集團公告,鹽城等地區均以存量儲存和非法填埋的危廢完成合規處理為化工企業復工條件。
江蘇省危廢產量在2011-2015年增速平穩,2016年增速明顯反彈與國家更新危廢名錄有關;2017年再次同比增31%達442萬噸,與中央環保督察關系密切。江蘇省危廢貯存量由2011年的1.2萬噸增長至2017年50.2萬噸,2016-2017年增量較大,考慮到危廢貯存不超過1年及大量潛在危廢曝光,預計大量非法存儲及處置危廢轉向正軌渠道,危廢需求有望加速釋放。
剖析長江流域及江蘇上市公司危廢產能分布
目前市場主流危廢企業包括東江環保/金圓股份/海螺創業/光大綠色環保/新宇環保/東方園林/潤邦股份,我們對這些企業在長江流域附近已投運和籌/在建項目進行梳理。
整體資質角度,六家公司合計已投運產能約為125.45萬噸/年,在建產能約為342.09萬噸。危廢產生量較多的江蘇省已投運產能最多(約65萬噸/年),其次為江西省(約34.5 萬噸/年)和浙江省(約9.5萬噸/年);在建產能最多的為江西(約81萬噸/年),其次為四川(約57萬噸/年)和江蘇(約55.4萬噸/年)。但整體上幾家主流上市公司資質占全省資質比重不高,反映出行業目前分散的格局。

分公司來看,東江環保已投運產能最大(約37.91萬噸/年),海螺創業在建產能最大(約130萬噸/年),但其中包括部分一般固廢處置;2018年預計將投運的項目產能合計約134.6萬噸,其中海螺創業、東江環保和東方園林占據絕大多數。項目(含在建)省份分布最多的為金圓股份和海螺創業,均為7個,其次為東江環保(5個)。

分省份來看,江蘇省項目分布最多,這可能和當地危廢產生量最大、華東地區危廢處置價格整體較高相關,業務競爭最為激烈;湖北、浙江中東江環保具有先發優勢;江西省金圓股份控制的新金葉資源化產能較多(23.6萬噸/年),而無害化市場主要為東江環保(5萬噸/年);安徽省海螺創業為先行者;四川、湖南、云南、貴州暫無這幾個主流公司的項目投產,但在建產能較多,預計較快完成產能投運的公司將占取一定的優勢。
就江蘇省內來看,各個城市投運危廢產能最大上市企業分布,蘇州是光大綠色環保(4萬噸焚燒投運+2萬噸焚燒在建);常州是光大綠色環保(3萬噸焚燒投運);南通是潤邦股份(2.5萬噸焚燒+0.3萬噸醫廢投運);鹽城是新宇環保(8.7萬噸焚燒投運+3.3萬噸焚燒在建);連云港是光大綠色環保(3.2萬噸焚燒運營),南京是光大綠色環保(3萬噸在建),鎮江是新宇環保(3.47萬噸投運),徐州是光大綠色環保(0.96萬噸焚燒投運),宿遷市是新宇環保(4萬噸焚燒運營)。

投資建議:推薦東江環保+港股水泥窯龍頭
危廢整治為江蘇等地化工企業復工條件,隨著清廢2018及環保督查“回頭看”展開,行業進入量價齊升的高景氣階段,長江流域危廢合格處置需求存在翻倍空間,戰略性看好危廢2018年投資機會,推薦東江環保及港股水泥窯處置危廢龍頭。東江環保作為危廢行業龍頭,人員/技術儲備位居行業前列,目前走出廣東布局全國的趨勢明確。目前其在長江沿線11個省份投運產能37.9萬噸(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分別為約11.8/9.51/8/8.6萬噸),占其總產能的28%左右;在建及擬建產能93.4萬噸(江蘇/浙江/湖北/江西/四川分別為15.2/2/13.2/28/35萬噸),占其在手產能的57%左右,有望受益長江清廢行動。預計公司2018-2020年實現扣非歸母凈利潤5.9/7.6/9.6億,扣非增速為25%/27%/28%,對應的PE分別為25x/19x/15x,維持“買入”評級。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