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14 11:24
來源:生態環境部
以資源開發為主導產業的城市,在深化綠色礦山建設、資源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固體廢物產消平衡、歷史遺留固體廢物總量削減等方面提出具體任務。
以制造業為主導產業的城市,在重點企業綠色設計和綠色供應鏈建設,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探索,綠色工廠、循環型園區推進等方面提出具體任務。
2.推動區域農業高質量發展與主要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針對農業廢棄物收儲運體系不完善與綜合利用不足的突出短板,以構建生態循環農業模式為載體,研究提出整縣推進種養循環農業示范、完善農業廢棄物收儲運體系、提高農業廢棄物處置能力等方面的具體任務措施,推動畜禽糞污和農作物秸稈資源化利用,廢舊農膜和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推動實現主要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3.推動踐行綠色生活方式與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
針對城鄉生活垃圾產生量不斷增長與分類回收、利用處置能力不足的突出矛盾,研究提出降低人均生活垃圾日產生量、提高生活垃圾分類收運系統覆蓋率和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控制生活垃圾填埋量等方面的具體任務措施,鼓勵采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等模式新建城市生活垃圾處置項目,推動實現城鄉生活消費領域固體廢物高效利用處置。
綜合性城市,在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建筑垃圾綜合利用、污泥處理、再生資源回收與高質化利用方面提出具體任務。
服務業發達的城市,還應在限制生產、銷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和過度包裝,開展綠色物流體系建設,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應用,推廣光盤行動等方面提出具體任務,推動和引導形成簡約適度的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4.推動危險廢物全過程規范化管理與全面安全管控
針對危險廢物源頭產生、轉移運輸、利用處置等環節生態環境風險較突出的問題,在危險廢物源頭風險防控、事中事后監管、收集利用處置能力建設以及政策標準法規完善等方面提出具體任務,保障區域主要危險廢物類別產生量和處置能力相匹配且略有富余,進一步強化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嚴厲打擊非法轉移、非法利用、非法處置危險廢物,全面提升危險廢物風險防控能力。
5.推動固體廢物精細化綜合管理與三產發展協同融合
針對固體廢物管理職能分散、市場發展程度不足的突出問題,研究提出強化法規政策體系建設、促進固體廢物回收利用處置投資、強化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形成固體廢物管理技術示范模式、提高固體廢物污染各類案件處置能力等保障能力建設、提高群眾獲得感的具體任務措施。
針對工業、農業、生活等領域各類固體廢物的產生、收運、利用與處置管理需求,加強一、二、三產業融合,圍繞提升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環境監管能力、污染治理能力和風險防范能力,在城市管理體制和長效機制建設方面,提出具體路徑、任務與預期目標,促進末端處置管理向源頭管控轉變。
已開展過或正在開展各類固體廢物試點的城市,重點在評估制度的適用性、機制的有效性、模式的可復制性、標準規范與管理政策的配套性等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完善固體廢物綜合管理制度和技術體系。
固體廢物相關產業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的試點城市,重點按照固體廢物環境風險、市場價值、產業成熟度等進行分級管理,分類施策,以激發市場活力、培育新的固體廢物產業增長點為目標,探索政府、社會以及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可持續商業模式。
圍繞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家庭等不同社會單元,廣泛開展“無廢城市”理念和措施的宣傳推廣,不斷提高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社會知曉度、公眾參與度和滿意度,促進形成“無廢城市”建設的社會氛圍。
(五)主要任務清單及進度安排
制定為落實“無廢城市”建設任務要求而需要開展的任務清單,明確工作內容、預期目標、責任主體、完成時限、資金投入等,主要包括需要開展的政策文件、標準規范等的制度體系建設,監管信息系統、固體廢物鑒別、技術評估等技術體系建設,推動形成“無廢城市”建設所需的產品體系、金融工具等,以及推動形成固體廢物減量化、分類回收、利用處置等能力提升的工程項目等。
1.“無廢城市”制度體系建設任務清單及進度安排
2.“無廢城市”技術體系建設任務清單及進度安排
3.“無廢城市”市場體系建設任務清單及進度安排
4.“無廢城市”工程建設項目清單及進度安排
針對上述任務清單,明確哪些是2年試點期可以完成的、必須完成的,哪些是周期較長需要持續推進的,明確動態調整機制。
(六)保障措施
提出保障實施方案順利實施的組織領導、資金支持、宣傳引導等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
試點城市黨委、政府將“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列為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成立由黨委或政府主要領導同志為組長,生態環境、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財政、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領導同志參與的工作推進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建立部門責任清單和重點工作任務清單。
2.加強技術指導
試點城市組建包括來自政府、技術單位和產業專家在內的技術團隊,編制實施方案,制定利用處置技術文件,并持續指導試點建設,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支持組建“產學研政”技術創新和應用推廣平臺,組織開展技術對接,促進先進適用技術轉化落地。
3.加大資金支持
明確“無廢城市”建設試點資金籌措方案、保障渠道和資金規模。加大財政資金統籌整合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支持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安全處置體系建設,激發市場活力。
4.強化宣傳引導
面向黨政機關、學校、社區、家庭、企業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將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等相關內容納入領導干部培訓及市民教育體系,全方位開展宣傳教育。加強固體廢物產生、利用與處置信息公開,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和公眾監督作用。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