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8-30 09:26
來源:中國固廢網
近日,為配合《杭州市生活垃圾條例》實施(詳見:杭州生活垃圾新標準8月15日正式實施 處罰力度加大),杭州垃圾減量分類工作又有新動作:今年年底前,杭州所有的沿街商鋪不允許擺放垃圾桶了,并且今后杭州街頭果殼箱的數量也將逐步減少(詳見:杭州“撤桶入戶”推進垃圾分類:年底前取消路邊標準垃圾桶;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杭州300個小區年底前實行)。《杭州所有道路上將不再出現垃圾桶!》,新聞一出,很多網友發出“太極端”“一刀切”的爭論聲音。誠然,定時定點,撤桶撤箱,一定是大勢所趨,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好的制度需要好的手段去執行,如何慢慢撤,有序撤,還需要作出更多細節上的探索。
定時定點不是“唯一”標配 搭配24小時智能箱靈活收運
定點易,定時難,考慮到很多社區996一族工作忙,錯過垃圾投放時間的問題,社區應當考慮適當增加投放的便利性、延長或者調整投放時間。除了靠人力解決誤時投放的問題,有條件的居住小區可以設置24小時智能分類投放箱,掃碼投遞,按量收費,既方便部分居民24小時投放的需求,又可以提高延時投放垃圾的門檻,從技術的角度上刺激居民定時定點投放。
比如在上海徐匯區的某小區,在“定時”的問題上就調整過。開始是上午8時-9時、下午2時-3時,后來居民反映時間不合適,就調整為下午5:30-6:30。后來,又有居民有精準投放的需求,居委干部表示會考慮引入智能化設備,既實現24小時開放,讓人隨時扔垃圾,也不會像敞開的垃圾桶那樣,產生難聞的異味。
定時定點要講究方式方法 宣傳溝通讓政策更有“溫度”
在上海,隨著《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已近兩個月,市民參與熱情高漲,分類實效明顯,但在“定時定點”投放方面,個別街鎮仍存在專業指導浮于表面等問題。因此,“定時定點”投放要得到市民更加廣泛的支持和響應,“溫度”跟“制度”一樣重要。作為日常行動長期服務內容之一,垃圾分類督導需要物業、街道、企業三方合作,開展定時定點入戶宣傳活動,通過有效的督促引導,讓更多人行動起來,培養垃圾分類的好習慣,提升居民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宣傳效果,深化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意識。
撤桶看似簡單粗暴,但方法可以“柔性”,定時定點要循序漸進,考慮實際需求,按不同路段,不同街區,不同場所等情況推行“樓道撤桶”,除了完善配置分類設備,還需進一步廣泛宣傳告知,落實指導。比如社區可以組織志愿者在交投點進行開袋檢查,勸導居民正確分類投放。擴大宣傳覆蓋面,重點加強對租戶、年輕白領等人群的宣傳告知,加強對誤時投放點的巡查及保潔,輔以攝像頭監督,實現定時定點的平穩過渡。
定時定點目的是垃圾分類 借力數據監管讓效果說話

我們要明確一點的是,定時定點只是一種手段,“定時定點”投放垃圾最終的目的是方便垃圾分類集中管理,因此,不能簡單地將定時定點看作是撤銷原來的樓層桶或分散投放點。定什么時間?撤多少桶?定時投放交投點和誤時投放交投點各占的比例是多少?甚至說如果一個居民素質整體比較高的小區,即便不采取定時定點的方式是否也能達到垃圾分類的良好效果?而這個時候如果也非要強制定時定點,那就是畫蛇添足了。
定時定點投放需要結合小區實際情況,制定最合理的投放方案,而這個實際情況肯定需要用數據來說話,因此,需要利用物聯網、互聯網融合技術,配合人工巡檢系統巡視定時定點,配合智能垃圾分類設備監管誤時投放,對垃圾分類進行全過程管控,收集包括小區垃圾分類情況、居民參與垃圾分類使用數據、各類垃圾收集數據、垃圾收集運送、資源化處理等數據,做到有據可依、有源可溯、有果可得,使生活垃圾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四大環節實行大數據監管,確保垃圾分類準確率,從源頭上實現減量,對能夠定時定點、準確分類投放的個人或家庭采取有獎激勵機制,對分類不準確、定時定點不到位的居民追本溯源,二次宣傳教育, 把好分類收運關,堅持“垃圾不落地、不混裝” 。
垃圾分類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定時定點是可值得推廣的運營模式,是現階段各地市生活垃圾分類的主攻方向,垃圾投放定時定點,運營垃圾分類的思維辦法不能定式,要允許有不同的做法和聲音,目前,以上海、杭州等地進行的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模式的探索值得借鑒,也應該鼓勵更加大膽創新的執行手段,讓定時定點模式產生更好的效果,讓每個人養成家里的垃圾想好再扔,路上的垃圾不能隨手扔的習慣。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