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06 20:19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影
十九大后,“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已蓄勢待發,而環衛無疑是人民眼中“美麗中國”的最直接體現。傳統的環衛行業經費短缺、設備陳舊、人員老齡化等問題嚴重制約了發展,影響了效率,因此環衛行業市場化改革應運而生。
近幾年,政策助推環衛市場大門敞開,環衛市場化運營逐步走上正軌后,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帶來了環衛一體化項目的火熱,環衛一體化逐漸步入了環保“新藍海”行列。
11月4日,環衛市場生力軍企業中環潔環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環潔”或“公司”)副總經理、中環潔科技公司總經理方樺以“智慧環衛管理的思考與實踐”為主題進行了深度分享。

方樺
智慧環衛的要素分析
什么是智慧環衛?方樺引用了《我國城市智慧環衛的發展現狀及構建對策》中的一段話進行了闡述,他表示,智慧環衛即計算機應用環境衛生管理,是以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技術為基礎,來實現對環衛管理的全過程進行實時管理,并對環衛工作中的所有事務進行合理的規劃、設計,同時升級環衛工作中的管理模式,最大化的提高環衛工作中的作業質量,以此來減少城市衛生環境工作中的運營成本。
2015年,李克強總理提出“互聯網+”的概念以后,智慧城市、智慧大腦等等成為關注熱點。方樺表示,環衛原來是一個服務業,后來變成了一個產業,產業主體需求的變化催生了智慧環衛。產業主體需求的變化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市場化后的監管需求。一個環衛項目,不管是PPP、特許經營或者購買服務,都有監管需求,現在各地方政府所講的智慧環衛更多的是在于市場化監管需求。從政府來講,市場化監管應具備定位系統和可視化系統,從質量和安全角度上去滿足監管要求。;第二,產業升級的需求。原來,環衛服務是以打掃衛生為主的整體服務,隨著整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環衛服務能夠適應更多的機械化作業,產業升級的需求帶來了智慧環衛的發展需求。方樺表示,產業升級不僅僅是給政府帶來要求,也給環衛企業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企業能夠做到機械化、智慧化,才能達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才能夠同時為政府和社會提供服務;第三,企業精益管理的需求。環衛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自身管理的需求也轉向更加精益化和智慧化。
接著,方樺解讀了與智慧環衛相關的幾組概念。一、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方樺用交通指示燈的原理,形象地類比了信息化、智能化和智慧化的關系。他比喻,如同一個十字路口,過去是根據人流量的信息來判斷這個路口的擁堵情況,然后安排交警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交通疏導。而智能化就是在信息化基礎上做進一步優化,比如限行多久后,讓車輛通過一次最為科學,因此就出現了紅綠燈這樣的智能設備來指揮交通。而智慧化,就是更加靈活的保證交通的順暢,實現在夜間車輛明顯減少的情況下,根據實際情況對交通指示燈的交替時間進行切換。其實,正真意義上的智慧環衛只是環衛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可視化不能等同于智慧。
二、碎片化、平臺化、共享化。方樺表示,環衛行業快速發展進程中仍面臨一些問題,例如,環衛一體化項目目前仍存在“碎片化”格局,導致各個市場主體各管一段,各管一區,這種“多龍治水”的局面,最終導致了沒有運營主體對環境衛生的整體質量負責。這種碎片化管理,會導致效率的低下,甚至是重復投資,不能保證考核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碎片化不單單體現在項目上,也體現在數據運營上,從而導致智慧化運營大受影響;平臺化和共享化,意味著許多部門可以共享一個空間或體系,讓數據價值得到發揮。方樺認為,碎片化會嚴重阻礙智慧環衛行業的發展。
三、規范化、標準化、差異化。方樺表示,環衛行業發展最需要的就是規范,從服務業轉變到產業,環衛行業缺失很多標準和規范,目前也再不斷的完善中。對于差異化,是環衛行業因環境不同而帶來的,它給標準化和規范化帶來很多困難。方樺說道,“沒有一個標準或者有一個模式,能夠相互套用,標準或者定額只反映行業的平均生產力的水平。也是政府考核和評價的重要依據。

方樺表示,在智慧環衛運營過程中,政府、行業、企業都有著不同的需求。政府需求包括人員、車輛等投入配置,質量和安全等品質督查,事件的快速響應以及處理結果。同時,在應急響應中,政府也因考查垃圾滯留時間和第三方響應時間。
方樺表示,智慧環衛行業的需求首先需要解決的就是標準化問題,其次,可視化不能代替精細化,整個行業不能過于強調軟件,而忽略運營管理。他表示,傳統智能設備價格高、并不一定適合環衛行業,難以滿足企業運營管理真實需求。
同時,方樺表示,企業需求最應該考慮的問題包括考勤問題、車輛管控問題科學管理和經驗管理問題以及效率低下問題。
方樺認為,降塵、自然環境的季節變化等為代表的面源污染,亂拋灑、個人素質等因素構成的點源污染以及災害性氣候、道路施工、灑漏等突發事件會影響城市環境衛生。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