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20 16:46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影
例如西安市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總工梁偉提出,垃圾分類后的廚余垃圾要進行單獨收集和清運,減少對其他垃圾的干預,這個問題很重要。在垃圾處理不發達的現階段,找到更合理的處理方式至關重要。
東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朱彤提出,濕垃圾如果含水率如果達到百分之六七十,無法很好的進行分類,但是利用生物干化方法,把含水率降到40%以下,再分類就會很容易,由此也顯示出先進技術的重要性。
企業的環衛服務及裝備升級之路
安徽國禎環衛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端平認為,作為民營企業,想要長足發展,靠技術和服務,走別的路很難走太長。
他表示,隨著垃圾分類逐步由大中城市向縣城、農村推廣,垃圾的末端處置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例如現在很多城市的廚余垃圾處置是嚴重不足的,很多廚余垃圾廠的經濟效益都不樂觀,同時也面臨著廢水、廢氣的處理難題。針對這種情況,國禎環衛正在探討一種模式,就是把廚余垃圾處理廠建在污水處理廠附近或者直接建在污水處理廠內,這樣可以極大地發揮協同效應,廚余垃圾處理廠出來的滲濾液可以直接在污水處理廠就地處理。據了解,目前很多污水處理廠都缺少碳源、要花錢去買,而發揮了廚余垃圾處理廠與污水處理廠的協同效應后,廚余垃圾處理廠出來的垃圾滲濾液可以作為污水處理廠的碳源。
對此,太原市市容環境衛生科學研究所所長楊迪深表贊同。她介紹,在太原市循環經濟環衛產業示范基地內就是將生活垃圾、餐廚垃圾、污水、污泥進行協同處置,現在正在考慮利用垃圾處理產生的含碳量較高的廢水給生活污水處理廠補充碳源,調節C/N,提高污水處理效果。同時考慮將基地內餐廚垃圾、污泥處理后產生的有機廢氣集中起來,輸送到生活垃圾焚燒廠焚燒處理,從而減少惡臭氣體,達到協同處理的目的。
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代表喬方青表示,近年來,首創環境布局全產業鏈城鄉固廢處置一體化服務取得了一些的成績,在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環衛領域積極探索智慧化機械化信息化管理。
他表示,自從首創集團2018年發布“生態+”戰略以來,首創環境始終以“讓我們的家園遠離垃圾困擾,做美麗中國的建設者與守護者”為使命,堅持開放合作、強化創新、輕重并舉的思路,深耕固廢處置領域,構建和完善從源頭到終端的環衛一體化產業鏈綜合服務。鑒于近兩年行業內環保企業遇到的發展困擾,一方面,首創環境重資產和輕資產相結合,依托首創集團的生態環保平臺優勢,為客戶提供優質產品和優質服務;另一方面圍繞科技創新進行變革,為此,首創環境成立科技公司并制定了科技發展戰略。
喬方青還介紹到,2019年,隨著垃圾分類管理的落地和推廣,行業外的焦點都集中到了垃圾分類收集環節,但其實垃圾分類的難點主要集中在廚余垃圾的分類收集和處理,而首創環境早在多年前就和國外公司在技術研發上進行合作,在廚余垃圾處理領域取得了先行先發優勢,多年的技術研發和經驗積累,先后在國內獲得了多個優質項目。例如寧波市世行貸款的廚余垃圾處理廠PPP項目和福州市廚余垃圾處置項目。
深圳市邁睿邁特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胡云翰介紹,邁睿邁特環境是一家專門做預埋式垃圾設備的企業。公司在三年前開始與瑞士的一家設備企業合作,通過3年的沉淀,在設備引進的基礎上,公司加入了符合中國國情的優化設計,例如排水、除臭以及滅火設備等,包括現在的信息化管理,該設備能夠消除傳統垃圾收集點和轉運站的諸多鄰避效應。從去年年底開始到今年,短短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公司已在深圳、北京,江蘇等省市進行了批量運營,垃圾處理效果反饋都不錯。

攝影:宋薇薇
廣州環保投資集團總經理助理孫春梅表示,在垃圾分類以后,即使有終端處理設施以及前端的環衛車輛,其他垃圾和餐廚垃圾可以做到有設施處理,但是如果連接再生資源系統,是否也需要集中的分揀中心值得商榷。如果垃圾處理分散,這應該是掩蓋在分類之下還沒有暴露出來的問題。廢物如何規劃化的管理和生存,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打包的場所。
她表示,針對環衛服務,廣環投擁有自主研發的環衛裝備和車輛,目前正在研發最新款的環衛車輛,公司一直希望通過帶動自有的環衛車輛從而帶動環衛行業不斷發展。
鄭州傲藍得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余禮祥介紹:傲藍得環保是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環保企業。前幾年,由于環衛市場化的需要,宇通集團成立了傲藍得環保。傲藍得環保在環衛服務市場,有著一定的設備優勢。
近兩年,公司一直嘗試通過新技術和新工藝突破現有的環衛服務。特別是今年,基于宇通新能源客車的優勢,公司想把該技術運用到環衛設施上來。目前,公司正在從道路清掃保潔以及垃圾清運出發,研發出了整套環衛裝備。
同時,公司也在考慮通過設備和技術的研發,實現“機器代人”,大量減少環衛工人的工作量。傲藍得環保目前正在做一個試點項目,基于技術研發和裝備的優勢,通過機器運作以減少和代替勞動強度大的環衛工人的工作量。
環衛一體化及市場化趨勢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