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8-13 18:29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趙利偉

一是要做好社會行為引導工作:需要一小區一方案,讓人親近垃圾房,構建良好的社會鄰里關系,通過榮辱榜、樓組長、黨建引領等方式,打破封閉式的小社會,實現法治引領,利用好熟人社會的鄰里關系等等;
二是要發揮環境倫理作用,要從法律、經濟、道德等層面引導不同的人群;
三是從環境經濟專業角度,給基層支撐,這些需要全社會經濟專家的參與,算好垃圾分類經濟賬,給政府以參考,但更重要的也要算好總賬,也就是環境、經濟、社會效益總賬,要讓全社會、全體市民認識到垃圾分類對環境發展、對社會發展、對人的文明發展的綜合效果,才能讓社會各界真正認識到這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事業的深遠意義,才能取得更徹底的支撐。
由此,個體行為的社會化才能不斷推動了新時尚。
(五)垃圾分類的未來發展

最后,我們回到十八大以來提出的“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看垃圾分類的未來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共同推進。垃圾分類未來發展其實還有很多領域:無害化沒有盡頭,標準需要不斷提高;資源化的技術水平、環保標準、經濟成本都需要不斷進步。特別是要著手生產領域的變革,減少垃圾的產生;提供消費環節意識,促進生產變革、減少垃圾產生,不斷提高城市生產、消費、流通等所有環節變革,最終讓城市更宜居。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