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1-01-25 09:2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李少甫
12月17日,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固體廢物管理技術部主任陳瑛博士在“2020(第十四屆)固廢戰略論壇”上介紹我國“無廢城市”試點工作開展一年來試點城市工作進展,并分享下一步推進工作的思路。

2018年底,國家啟動“無廢城市”試點工作,至今將近2年,“11+5”城市在各個方面均做出了艱苦努力。尤其是今年以來,受到疫情影響,試點工作的推進受到明顯限制。按照試點工作的總體要求,目前正在開展試點工作的總結。陳瑛主任介紹,截止會議時間,試點城市的總結工作尚未徹底完成,此次僅將部分城市梳理的內容進行匯總在會上分享。希望與行業一同回顧一年多以來,試點工作所采取的一些好的做法和取得的一些經驗。
2018年底啟動“無廢城市”試點工作以來,受到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從一開始到現在,行業都在探索究竟什么才叫做“無廢城市”,特別是中國的“無廢城市”是什么樣的內涵和路徑。陳瑛主任表示,在目前階段的試點過程中,我們認為“無廢城市”首先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做出的努力是推動形成綠色的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總體來講,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無廢城市”給我們提出一個命題,如何去探索合理的可持續的城市發展模式。
陳瑛主任介紹,在整個試點工作過程中,尤其結合現在中國特殊的國情,在一定的時期內,“無廢城市”將重點關注四個方面的任務,一是構建固體廢物分類資源化利用的產業體系,二是形成創新的生產模式,三是形成創新的生活方式,四是不斷完善“無廢社會”治理體系。只有在試點過程中處理好“無廢城市”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與城市建設運營的關系以及與其他相關試點的關系,“無廢城市”才能大范圍推廣并向“無廢社會”的目標邁進。這是我們對現階段“無廢城市”體系構建的一個基本的理解。
在第一批試點工作過程中,試點城市主要聚焦六方面的試點工作任務,一是政府層面的頂層設計;二是工業生產方式的變革;三是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四是生活方式的變革;五是危險廢物的風險管控;六是激發市場的主體活力,培育產業發展的新的動能。陳瑛主任表示,希望借本次論壇的契機,就如何激發市場的主體活力進行深入的交流和討論。這也是本次試點工作的主要的任務和目標之一。
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模式
陳瑛主任重點介紹了目前一些試點城市初步梳理出來的工作成效。針對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模式,陳瑛主任認為這次試點工作中很多城市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制度體系、技術體系、監管體系和市場體系的建設等方面均展現出非常重要的成效和成果。在綜合治理模式方面,試點城市探索出以下幾條路徑。
首先是以規劃作為引領,將“無廢城市”建設理念融入到城市發展的總體定位和長期建設規劃當中。如威海、中新天津生態城、許昌等地均如是開展。具體來看,威海市將精致城市建設與“無廢城市”建設相關工作統籌部署,“無廢城市”理念則成為精致城市內涵進一步的補充和細化。中新天津生態城則利用中新合作機制引入了新加坡的城市建設中的先進理念。規劃引領已經成為“無廢城市”建設工作的重要基石。
第二是以體制機制的創新作為突破口,逐步完善固體廢物管理的制度體系建設。制度體系的建設角度來看,自“十二五”至今十年工作過程中,在固廢的管理方面出臺了一些具體制度,特別是2020年9月1號新固廢法的實施,都體現出創新的立法理念。此次11+5試點城市在制度建設方面作出了非常艱苦的努力,在不同層面對固廢管理的制度體系應有的框架和內容進行了非常有力且有針對性的補充。比如重慶市建立了生態環境保護的責任清單,紹興市針對特定需求,建立了62+X的制度體系等等。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在總結各試點城市先進做法的基礎上,將成熟的制度內容系統地補充到國家層面、省級層面固廢管理體系當中。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成果。
第三是完善城市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的基礎保障能力。基礎保障能力是制約我國城市固廢治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在此次“無廢城市”試點過程中,試點城市從用地保障、配套設施建設等方面,將基礎設施的建設能力和保障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開展。比如深圳市針對城市居民生活習慣特點,建立了針對有機質類固體廢物、再生資源、有害廢物等不同類別固體廢物的回收處理體系。徐州市、三亞市、紹興市將固體廢物處理設施規劃入園,為城市提供基礎保障設施等等。
第四是構建從產生到處置的全過程數字化支撐管理體系。數字化、信息化是近年來我國在推動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過程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抓手,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技術手段。通過數字化、系統化的設計,讓管理流程更加細化和規范,也避免了很多過去在管理方面不銜接、不匹配、不充分的突出問題。在大部分試點城市當中,“無廢城市”信息化治理的框架基本形成,比如紹興構建了覆蓋城鄉經濟社會生活五大類固體廢物的精準智治管理平臺。銅陵市在工業大腦建設過程中,將固體廢物源頭減量的調控融入工業生產的主體流程。重慶市、深圳市等開發建設信息化管理平臺,全面提升固體廢物非法轉移處置環境風險防控能力。
第五是踐行“無廢”的綠色生活方式,培育“無廢”文化。在試點過程中,試點城市結合城市自身的特點,在文化培養方面開展了很多生動有趣的活動,探索了“無廢”文化建設非常重要的模式。“無廢文化”的建設讓“無廢城市”建設的理念和行動需求深入到社會的各個環節當中,“無廢”文化是未來長期固廢治理的長期支撐。
工業固體廢物治理模式
陳瑛主任表示,試點過程中針對目前工業發展的特殊階段,從綠色制造體系建設中全面融入工業固體廢物治理需求。全面推進了綠色礦山的建設,主要降低大量的礦山開采過程當中的固體廢物的環境影響,做出技術性的創新和探索。深化綠色制造體系的建設,是本次試點過程中試點城市非常關注的一個方面。在11+5試點城市中,也存在處于不同工業發展階段的情況。如包頭市是傳統的資源型城市,北京經開區是高端制造業的集聚區。而深圳市則有很多高端的終端產品生產產業。在試點城市中綠色設計、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和綠色產品都有不同的發展需求和探索。特別是在通過綠色供應鏈和綠色產品以及綠色工廠的建設,帶動全產業鏈協同推進方面做出了積極探索。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