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12-13 11:27
來源:江蘇人大
(2009年9月23日江蘇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 根據2012年1月12日江蘇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六次會議《關于修改〈江蘇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的決定》第一次修正 根據2017年6月3日江蘇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次會議《關于修改〈江蘇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等二十六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第二次修正 根據2018年3月28日江蘇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關于修改〈江蘇省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等十六件地方性法規的決定》第三次修正 2024年11月28日江蘇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二次會議修訂)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節約和合理利用資源,防治固體廢物污染環境,保障公眾健康,維護生態安全,建設美麗江蘇,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等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適用本條例。
對生活垃圾、建筑垃圾、醫療廢物、船舶垃圾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還應當依照其規定執行。
固體廢物污染海洋環境、放射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的防治,依照海洋環境保護、放射性污染防治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執行。
第三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應當遵循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污染擔責的原則。
第四條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負責,開展無廢城市建設。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協調、督促有關部門依法履行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職責,建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協同監督管理機制,研究、協調、解決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和事項。
開發區等各類園區的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做好管理區域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相關工作,推動無廢園區建設。
第五條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本行政區域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發展改革、工業和信息化、公安、自然資源、住房城鄉建設(環境衛生)、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商務、衛生健康、市場監管、郵政管理等部門和海事管理機構(以下稱其他負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負責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的監督管理工作。
教育、科技、財政、文化和旅游、應急、國有資產、林業等部門按照職責,做好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相關工作。
第六條 鼓勵、支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先進技術推廣和科學普及。
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和新聞媒體應當加強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宣傳教育和科學普及。學校應當開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知識普及和教育。
第七條 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家有關規定,與長三角等區域其他省市建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聯防聯治機制,開展固體廢物跨省轉移管理等工作區域合作,推動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互通共聯、利用處置能力協作共享、環境風險協管共防。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可以協商建立跨行政區域固體廢物污染環境聯防聯治機制,加強信息共享、區域合作和執法聯動。
第二章 監督管理
第八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研究制定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固體廢物的產生量、促進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降低固體廢物危害性,最大限度減少固體廢物填埋量。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納入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相銜接,保障設施用地,加大有效投入,提升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推動固體廢物就近利用、處置。
第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統籌規劃固體廢物多種類協同收運體系,合理布局回收網點,擴大回收服務范圍。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采取措施,引導、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固體廢物分類回收體系建設,推動固體廢物回收服務標準化、規范化、連鎖化經營,支持企業通過全鏈條業務信息平臺實現網上預約、上門回收、全程追溯。
鼓勵采用先進的生產工藝和設備綜合利用固體廢物。鼓勵固體廢物回收服務企業配套建設智能化分揀設施,提高固體廢物分類后可回收物分揀質量和效率,促進固體廢物綜合利用。
第十條 省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衛生健康等有關部門依托省公共數據平臺建立工業固體廢物、建筑垃圾、醫療廢物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平臺,與省固體廢物管理信息系統對接,推進固體廢物收集、轉移、處置等全過程監控和信息化追溯。
負有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應當共享各自職責范圍內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數據,推動實現全省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信息數據互聯互通、交流共享。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