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9-04 15:47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琪整理
隨著上海市垃圾分類活動如火如荼的進行,智能生活垃圾分類成為城市環境管理中重要的一環。近日,在2019(第七屆)上海固廢熱點論壇中,浙江聯運環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運營總監童云峰向與會嘉賓介紹了浙江聯運在垃圾分類上的智能管理與運營經驗。
浙江聯運基本情況
浙江聯運進入行業已有20多年,目前為行業共輸送了近兩千多個項目。浙江聯運是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的一家技術領先型的環境產業上市公司,主要為環境項目,尤其是為再生資源領域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浙江聯運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不僅是省級研究開發中心,也是國家的高新技術企業,更是國內新型再生資源回收利用服務商。浙江聯運不僅受到包括商務部、住建部等政府行業部門的高度認可,擁有住建部驗收通過的首個兩網融合的示范項目;更是行業中的領軍者,受到了包括中環協、中環協智慧環衛專委會等在內的行業協會的支持。

童云峰
浙江聯運擁有一支有夢想、行動力強的專業隊伍。公司目前共有研發管理人員206名,其實博士碩士占到120人左右。目前公司已在全國建立了分公司,業務涉及27個省份,2000多個項目,其中自營項目630個。而浙江聯運負責的垃圾分類項目,為三千余家的物業社區、共八百多萬居民提供了服務,浙江聯運目前的市場占有率為全國第一,日均減量達到2100萬噸。

浙江聯運取得的成績主要是基于公司自主研發的應用產品,以及配套的大數據、云平臺。浙江聯運設計的智能硬件覆蓋了前端投放、收集環節,主要包括智能可回收箱,智能廚余收集箱,智能垃圾分類箱,以及具有積分兌換和發袋功能的智能一體機、微型垃圾袋發放機。浙江聯運也擁有自己的投放亭、環保屋等,以及移動式的互聯網平臺。

浙江聯運服務模式
通過一千余個垃圾分類項目的經驗總結,浙江聯運認為以下五點是垃圾分類的難點:
分類設施不完善;
分類投放行為散、亂、差;
缺乏長期系統的頂層設計規劃;
財政支持力度不夠;
垃圾分類前端后端能力參差不齊;
分類效果不好。
其中,最難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居民投放行為的不規范。針對這個難點,浙江聯運結合垃圾分類的基本流程,設計出浙江聯運的垃圾分類流程。具體如下圖所示。

首先,在垃圾分類的前端,使用浙江聯運設計的智能設備箱,既可以為規范居民的行為奠定基礎,也不會損害居民投放的便利性。在收集環節,浙江聯運引入智能APP, 通過這種形式將分類收集的形式多樣化,為運營公司收集垃圾的便利奠定基礎。在終端運輸以及末端環節, 通過應用智慧環衛的一些成果,將一些信息化的手段應用于終端以及末端的處理。
在再生資源回收方面,浙江聯運主要有四種模式,如下所示。


第一種,通過浙江聯運的再生資源的智能設備收集可回收物,再通過標準的電動車去收集垃圾至可回收網點,最后通過專用的垃圾回收車輛運送至分揀中心。
第二種則是通過智能設備功能的整合,對垃圾暫存網點的功能進行整合,同時結合了宣傳的功能。
第三種,通過環保屋或宣傳中心等形式,可回收物專用車輛直接到這樣的空間體去收集可回收物,最后將可回收物運至末端。
第四種,也就是移動式模式,采用電子秤以及智能APP系統,將投放以及收集的界面進行切割,最后再通過標準車輛以及專用的回收車輛進行收運,并運往分揀中心。

為保證運輸過程中的可控以及實時追蹤,浙江聯運不僅對運輸車輛進行了分類以及標識,同時也應用載監控以及傳感技術,包括RFID標簽掃碼技術以及GPS應用。通過對這些技術的應用,對終端運輸車輛做到了全過程的管理以及實時跟蹤。

在末端的再生資源分選中心,中心配有機械化分選設備以及配套系統,能真正做到分揀中心在分揀后無二次污染,數據自動上傳,可以大大提高分選中心的資源回收利用率。通過這些智能設備的幫助,也對工作人員的運營工作,包括對用戶的精確宣傳、勸導,以及積分兌換工作等的效率有很大的提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