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07 17:41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陳偉浩
在“十二五”期間,我國環衛信息化的經濟規模在48億左右,而到了“十三五”這個數據將達到100億,現在整個IT包括數據的應用正在飛速地與傳統環衛行業相結合。1月4日,在2019(第二屆)環衛一體化高峰論壇上,蘇州市伏泰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潘慧,以“‘十三五’環衛產業IT轉型與展望”為題進行了主題發言。

潘慧
以下內容根據現場分享整理:
“4個數據+” 模式初步固化,信息化發展迅猛

“4個數據+” 模式
潘慧從“數據+生產、管控、監管、服務”四個模塊詳細講解了每個數據+業務生態的典型特征、主要應用以及取得的一些成效和成果。
潘慧表示,數據+生產的應用對于生產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可以納為三點,高效、穩定和安全。經過測算,垃圾焚燒廠通過一系列的智能管控以及數據應用,每年可以提升約300-600萬元的經濟效益。
管控層面,潘慧談到,過去十多年,企業逐漸成為環衛服務的主力軍,服務企業數以千計,企業競爭環境并不輕松,如何提效益、守底線、求發展是企業的關注核心。在這期間,部分有長遠意識的企業也開始尋求內部管理方式的變革,尤其表現在綜合實力靠前的企業,例如我們熟知的北控、高能、中環潔等等。
錦江是集團信息化轉型較早的一個典型,旗下的錦江生態作為新衍生板塊,同樣重視數據治理的作用,建成業務相關的集團管控平臺,實現集團側的可視化管控、項目側精細化管理、可視化調度。在集團就能知道,每個項目運行的人事物的具體情況,具體的成本管理,大幅提高了企業的內部管理能力與效率。
在企業管控層面,伏泰除了是一個信息化的服務商以外,還有一個身份是互聯網+垃圾分類運營。伏泰將大量的IT技術以及管理手段運用到了自己的運營項目中,幫助運營團隊達成精細管理、精準作業以及精確匯報。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有很多的分類督導員,項目運營初期,我們想知道督導員有沒有在崗,這個用上了我們最擅長的人員作業管理系統,運營一段時間后,我們累積了參與數據,哪家參與了,哪家沒人住,哪家分的好不好,就可以指導督導員該去哪家上門入戶宣教,這個角度講也提高了我們服務的水平與效率。
在政府監管層面,潘慧談到“市場化發展的這些年,政府主管部門的監管職責越來越清晰,為了提升監管水平,有的地方選擇了引入監管工具,通過建平臺去拿數據、看數據、分析數據,從而提升自己的監管能力;部分城市選擇了委托第三方監管,無論哪種路徑都繞不開數據管理,全部靠人工依然存在灰色地帶,第三方監管的數據從何而來,全不全,有沒有公信力,所以干好第三方監管絕非是人力勞務派遣能解決的”。

以數據為核心的伏泰某垃圾焚燒第三方監管項目
潘慧以伏泰某垃圾焚燒第三方監管項目為例,詳細講解了數據+監管在監管層面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伏泰作為第三方監管機構,首先需要代替政府收集大量的數據,包括實時數據、巡檢數據、監督性數據等等。當拿到這些數據以后,伏泰可以實現實時的在線監管,甚至借助模型做一些趨勢的預判、預測等等,政府通過這些信息能夠掌控運營的整體態勢以及對一些異常情況進行實時響應。
在數據+服務層面,環衛本身是一項公共事業,與老百姓有著緊密的聯系,尤其在垃圾分類推行以后。政府要做好串接政府職能、企業服務、公眾參與的橋梁,包括基本服務,比如一站式審批、找公廁,交易撮合共管、全民環衛、隨手舉報,共享比如分類知識宣教等。

“農村+城市+易丟丟”,集監管與服務于一體的蘇州垃圾分類
潘慧表示,蘇州垃圾分類的模式“農村+城市+易丟丟”值得全國借鑒。蘇州建設了三個平臺,在農村層面實現了農村農戶的垃圾收集到最終的就地處置全過程監管,實現了對蘇州整個農村垃圾分類的精細化管理。今年蘇州又建了一個城市垃圾分類平臺,對全市六個區的垃圾分類信息資源進行深度整合和共享。農村+城市構成了蘇州垃圾分類完整的在線管理平臺。另外蘇州還在這中間做了一個交易撮合平臺易丟丟,用戶通過易丟丟發布排放需求,企業可以在線搶單,極大地提升了蘇州居民對垃圾分類的參與度,這是蘇州監管以及服務結合的一個做法。
“十四五“:數據資產成為行業生產力的重要催化劑
4月30號生態環境部發布了“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名單,潘慧表示,結合具體的無廢城市的工作方案,可以明顯的看到國家對固體廢棄物精細化管理鮮明的態度。國家對固體廢棄物的管理都指向了精細化管理,這是未來環衛固體廢棄物管理的趨勢。
未來尤其在“十四五”期間,數據資產一定會成為環衛行業一個非常有效的催化劑。在未來,良好的環衛生態里面一定會有高效能的政府,有競爭力的企業以及有獲得感的公眾。
高效能的政府。通過數據,做好高位監管,能夠做到過程與成效的監管,應急調度管理;做好公正的考核官,對支付、核減、市場準入退出進行監管和考核。做好服務,能夠成為高效的服務者,對老百姓做應知應會的教育,做服務通道的搭建。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