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02 13:00
來源:廣西環保廳
日前,廣西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2017~2030年)(征求意見稿)》規劃指出:到2020年,全區土壤環境質量總體基本保持穩定,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全區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全文如下: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關于公開征求《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意見的公告
為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相關土壤環境保護政策方針,解決影響農產品質量、損害群眾健康的土壤污染問題,穩步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作,根據《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廣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壤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的要求,我廳組織編制了《廣西污染土壤治理與修復規劃》,現向社會公開征集意見,請于2017年12月30日前反饋意見。
聯系人: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重金屬污染防治處
電話:0771-5773906
電子郵箱:zjs1250@163.com
地址:廣西南寧市佛子嶺路16號(郵編:530028)
附件: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
2017年12月25日
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2017~2030年)
廣西壯族自治區環境保護廳
2017.12
前言
土壤是構成生態系統的基本環境要素,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也是經濟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土壤質量的好壞事關到農產品質量安全,事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保護好土壤環境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維護生態安全的重要內容。科學開展土壤治理與修復工作,著力解決土壤污染問題,既是保障農產品質量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重要舉措,又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黨中央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將土壤污染防治確定為向污染宣戰的三大戰役之一,2016年5月,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6〕31號,以下簡稱“土十條”),提出了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并且明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實施“土十條”的主體,黨的“十九大”明確指出“要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
“十三五”期間,是廣西奮力實現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建成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區開放發展新的戰略支點、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的關鍵時期。廣西將始終堅持“生態優勢金不換”的發展理念,著力營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加快建設生態經濟“十大工程”項目,使八桂大地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美麗形象的發力點。
為貫徹落實國家、自治區相關土壤環境保護政策方針,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于2016年12月印發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西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辦發〔2016〕167號)要求,為解決影響農產品質量、損害群眾健康的土壤污染問題,穩步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作,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期限為2017年至2030年(近期:2017-2020年;中遠期:2021-2030),規劃基準年為2016年。
一、廣西土壤環境現狀
(一)自然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現狀
廣西地處中國南部,位于云貴高原邊緣,瀕臨北部灣,與越南交界,東連廣東省,南臨北部灣并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西與云南毗鄰,東北接湖南省,西北靠貴州省。行政區域土地總面積23.76萬平方公里。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04°26′~112°04′,北緯20°54′~26°24′之間,北回歸線貫穿中部,地跨北熱帶、南亞熱帶、中亞熱帶。
廣西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邊緣山地與周邊的越南北部山地、南嶺山地和云貴高原等大地貌相連,內部山地為著名的廣西山字型構造,在地貌上表現為弧形山脈,弧形山系與盆地、平原相間分布,直接影響廣西水系的發育以及水源、降雨、熱量的分布。廣西年均氣溫21.2攝氏度,年降水量1546毫米,年日照時數1503.4小時;集雨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986條,總長3.4萬公里,年來水量1722億立方米,此外,占廣西國土面積35%的巖溶地區,發育有大量的地下河和巖溶洞穴,形成地表和地下雙層空間結構,營造了廣西多樣的生態環境類型,孕育了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近年來,廣西經濟社會發展駛入快車道,經濟綜合實力不斷邁上新臺階。2016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1.82萬億元,同比增長7.3%。全區糧食生產平穩增長,畜牧業生產形勢基本穩定,全區農林牧漁業增加值2876.45億元,同比增長3.6%,糖料蔗、特色水果、桑蠶繭等農林產品產量保持全國前列;工業生產運行平穩,企業效益較快增長,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6764.13億元,同比增長7.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財政收入保持增長,金融穩定運行,全年全區財政收入2454.05億元,同比增長5.2%。
(二)生態環境質量現狀
廣西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同時,生態環境質量依然保持全國前列。2016年,全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93.5%,同比升高5.0個百分點。全區51條主要河流97個斷面中,達標水質斷面92個,占94.8%,同比上升1.7個百分點。廣西列入國家“水十條”考核的52個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為98.1%,地級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地級以下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97.4%。近岸海域海水一、二類水質比例為81.8%,海水水質總體穩定。森林覆蓋率達62.28%,生態環境狀況穩定。
(三)土壤污染現狀
廣西土地總面積23.76萬平方公里,山地和丘陵面積約占廣西土地總面積的70.8%,其中,耕地4.39萬平方公里,園地1.08萬平方公里,林地13.31萬平方公里,草地1.11萬平方公里。廣西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環繞,呈盆地狀,屬山地丘陵盆地地貌。盆地邊緣多缺口,桂東北、桂東、桂南沿江一帶分布大片谷地。廣西礦產資源種類多,儲量大,有色金屬礦尤為豐富,是全國十大有色金屬礦產區之一。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