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06 13:59
來源:平頂山市環保局
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涉重金屬產業發展規劃必須開展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合理確定涉重金屬產業發展規模、速度和空間布局;嚴格環境準入,繼續淘汰涉重金屬行業落后產能,執行涉重金屬行業準入條件,禁止新建落后產能或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建設項目;嚴格執行重金屬污染物排放標準與總量控制指標,嚴格控制重金屬污染物排放增量;新建涉重金屬排放企業應在工業園區內選址建設,禁止在人口聚集區域、生態紅線控制區域、生態環境敏感區域新建涉重金屬排放項目;嚴格執行涉重金屬排放建設項目周邊安全防護距離相關規定;制定涉重金屬行業清潔生產技術執行方案,鼓勵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生產工藝和技術。2020年,全市重點行業的重點重金屬排放量要比2013年下降12%。(市環保局牽頭,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市發改委、市水利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等參與)
規范電子廢物、廢舊汽車拆解等社會源廢物的回收、貯存、處置活動。開展電子廢物、廢輪胎、廢塑料、廢金屬、廢舊汽車等再生利用行業清理整頓,鼓勵相關企業采用先進工藝、集聚發展,提高再生利用水平,集中建設和運營污染治理設施。在舞鋼市和寶豐縣開展靜脈產業園試點,推動廢金屬、廢塑料、廢舊電器電子等“城市礦產”開發利用,集中建設和運營污染治理設施,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推進再生資源回收行業轉型升級,以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棄飲料瓶等為突破口,在有條件的社區、商場等公共場所設立智能型自動回收機。(市發改委牽頭,市環保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財政局、市公安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等參與)
18.控制農業面源污染
合理使用化肥農藥。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使用量。嚴禁將城鎮生活垃圾、污泥、工業廢物直接用作肥料。生產、銷售、使用的肥料等農業投入品應當達到相關標準,用作肥料或肥料原料使用的生活垃圾、污泥應當符合國家或地方標準。科學施用農藥,推行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到2020年,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達到30%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0%。推廣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藥生產經營主體實名購買農藥制度。2018年底前,建成“監管部門+農資企業+農戶”的農資監管信息化平臺,加強平臺線上巡查,適時掌握農藥產品特別是高毒、高殘留農藥流向動態,及時調查并處理購銷異常情況。到2020年,全市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實現零增長,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提高到90%以上。(市農業局牽頭,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市工商局、市財政局、市供銷社等參與)
加強農藥包裝廢棄物和廢棄農膜回收處理。建立回收利用體系,逐步健全儲運和回收加工網絡,創新回收和再利用機制,扶持回收網絡和處理能力建設。按照省政府要求時限,在產糧(油)大縣和蔬菜產業重點縣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試點工作;同時,在蔬菜產業重點縣開展廢棄農膜回收利用試點工作,推廣加厚地膜和可降解地膜的使用。嚴格執行農膜制品國家及行業標準,嚴厲打擊違法生產和銷售不合格農膜的行為。鼓勵企業參與回收,扶持一批廢舊農膜回收加工及再利用企業。鼓勵使用加厚地膜,嚴禁生產和使用厚度0.01毫米以下地膜。加快應用生態友好型可降解地膜及地膜殘留撿拾與加工機械。突出縣、鄉級政府的主體責任,建立企業加工利用、回收網點收集、農戶撿拾交售的廢棄農膜回收利用體系,有效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提高農村居民環保意識、健康素質和生活質量。到2020年,力爭實現廢棄農膜全面回收利用。(市農業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質監局、市供銷社等參與)
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嚴控獸藥、飼料添加劑的生產和使用,嚴格規范獸藥、飼料添加劑產品中重金屬、抗生素的使用,禁止添加有毒有害物質,建立獸藥、飼料添加劑的銷售管控體系,防止過量使用,促進源頭減量。指導督促各縣(市、區)推進畜禽糞便資源化,在部分生豬大縣開展種養業有機結合、循環發展試點。鼓勵引導規模化畜禽養殖場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到2020年,規模化養殖場、養殖小區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到75%以上。(市畜牧局牽頭,市農業局、市財政局、市發改委、市環保局等參與)
加強灌溉水水質管理。編制平頂山市灌區水質監測規劃,開展灌區水質監測試點工作,逐步建立覆蓋大、中、小型灌區的監測網絡體系,灌溉用水應當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市水利局牽頭,市農業局等參與)
19.減少生活污染
建立政府、社區、企業和居民協調機制,統籌建設建筑垃圾、餐廚廢棄物、農貿市場有機垃圾、園林綠化垃圾等的末端處理措施及收運體系,通過分類投放收集、綜合循環利用,促進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縣、鄉級政府是本轄區生活垃圾處理的主體,負責對轄區內的生活垃圾進行收集和無害化處理。開展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大力推進建筑垃圾生產建材產品等資源化利用示范。到2020年,建筑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工作基本實現全覆蓋,資源化利用率不低于50%。加強對垃圾填埋場和垃圾焚燒廠運行監管,提高環衛行業信息化管理水平。逐步實現生活垃圾終端處理方式由填埋向焚燒轉變,力爭到2020年,規劃建成覆蓋半徑60公里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設施,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5%以上,生活垃圾焚燒處理比例達到30%左右。2018年底前,各縣(市、區)政府要開展在用、停用和已封場的生活垃圾填埋場所排查,摸清其數量及分布。按照土壤環境調查相關技術規定,對垃圾填埋場周邊土壤環境狀況進行調查評估。嚴格規范生活垃圾處理設施運行管理,堅決查處滲濾液直排和超標排放行為。整治非正規垃圾填埋場,對其規范化封場,全面治理積存垃圾,對土壤和地下水造成污染的應立即采取管控措施。深入實施“以獎促治”政策,擴大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范圍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推進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試點。統籌布局垃圾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推進垃圾向資源化集約利用轉變。落實限制一次性用品使用制度。強化廢氧化汞電池、鎳鎘電池、鉛酸蓄電池和含汞熒光燈管、溫度計等含重金屬廢物的安全處置。減少過度包裝,鼓勵使用環境標志產品。(市住房和城鄉建設管理局牽頭,市發改委、市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市財政局、市環保局、市供銷社、市商務局等參與)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